如何教育學生演講稿_2000字
-
+
成熟大叔
溫柔淑女
甜美少女
清亮青叔
呆萌蘿莉
靚麗御姐
如何教育學生演講稿
敬的各位領導,各位老師:
大家好!
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。
1.心理健康及意義
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(fā)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,旨在提高和培養(yǎng)學生的心理素質。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(xiàn)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,如何進行情緒調節(jié)等,使學生更有效,積極地適應社會,適應自身的發(fā)展變化,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(fā)展。
在現(xiàn)代社會,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現(xiàn)為認知功能正常、情緒反應適當、意志品質健全、自我意識正確、個性結構完整、人際關系協(xié)調、人生態(tài)度積極、社會適應良好、行為表現(xiàn)規(guī)范和行為年齡相符等。
2 .心理健康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
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,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前提,也是全面發(fā)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長期以來,我國中小學教育實踐中,往往只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(yǎng),而忽視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(yǎng),特別是忽視意志、興趣、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(yǎng),這不利于我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。中小學新課程強調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,認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其他各種素質的一個載體。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(yǎng)離不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踐,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所應具備的基本內涵之一,是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。
3.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系
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補充形式,因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提高是以個體健康的心理為前提,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助于心理健康,任何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教育者心理過程的內化和外化,它們的最終目標都是培養(yǎng)全面發(fā)展的人。
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傳統(tǒng)德育內容范圍,把如何認識自我、處理人際關系、調節(jié)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等學生的個性發(fā)展問題,納入到整個德育大系統(tǒng)中,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疏導法為主,在尊重、信任和理解學生的基礎上,與學生平等地溝通、交流,給學生創(chuàng)造一個自由的心靈空間,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,促進學生的發(fā)展。
4.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
(1) 在教學設計方面,要設計符合學生發(fā)展的年齡特征,考慮學生學習中心理品質發(fā)展的內容。在數理化等學科上切忌偏深、偏難;在文史政等學科上,切忌唱高調,一味強調道德信仰,忽視道德行為、習慣培養(yǎng)。
(2) 在教學方法方面,要根據學科內容的需要,采用多種方式,充分利用現(xiàn)代信息技術成果,使學生在濃厚興趣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,防止疲勞和厭學情緒發(fā)生。
(3) 在教學目標方面,要根據學生發(fā)展的年齡特點,傳授知識的同時,指導學生養(yǎng)成良好學習習慣,形成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,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意識能力。
(4) 在評估學生成績方面,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,重視形成性評價,不將考試作為衡量學生優(yōu)劣的唯一標準,防止考試焦慮發(fā)生。
(5) 在課堂管理環(huán)境和課堂管理中,要優(yōu)化教學情境,建立寬松和-諧的師生關系,使學生能在愉快、有安全感、無心理壓力的課堂氣氛中去學習。
在學科教學中,必須貫徹心理輔導的思想,心理輔導和學科教學是融合的,對大多數課堂教學來講,不必把心理輔導單獨抽出來,變成“穿衣”、“戴帽”形式,一堂好課就像一個蘋果,學生見了就喜歡,吃了它,營養(yǎng)也自在其中,維生素C就好象一堂課的心理輔導,如果把它從蘋果中提煉出來,制成片劑,再和剩下蘋果一起給你吃下去,反而不順乎自然了。所以說,滲透不等于機械的做加法,在目標上都加上一點心理輔導,它是寓心理輔導于學科教學之中。
5、可具體堅持以下幾條原則
(1)積極情緒原則
教師在課堂上的情緒狀態(tài),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重要影響,學生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,就會積極開動腦筋思考,課堂知識吸收率高,從長遠看會獲得老師和同學更多的尊重與接納。這要求我們首先要創(chuàng)設積極環(huán)境,積極的教學環(huán)境,指良好的課堂氣氛,它是恬靜與活躍、熱烈與深沉、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(tǒng)一。其次是創(chuàng)設安全的教學環(huán)境,安全的教學環(huán)境,指的是教師要接納學生,并設法使學生之間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互相接納,形成一種師生之間、學生之間彼此接納的心理氣氛,進而使每個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,良好的自我形象,以調動他們的成就動機,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。為此,教師在進行教學時,要避免使用懲罰性的控制技巧,不挖苦、諷刺學生,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尊重每個
學生,尤其是學困生的人格。
(2) 體驗成功原則
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,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,通過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,使自已的個性變得更加自信,達到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,這是現(xiàn)代發(fā)展性教學的重要目標,也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。
第一要確保每個學生通過教學獲得成功感。成功所產生的是一種自我滿足和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,它與自尊自信相輔相成,互為因果,是學生自身潛能得以發(fā)揮的強大動力。教育教學的實踐表明,沒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學生激動和受鼓舞的了。對學生來講,成功本身并不重要,真正重要的是那種成功的感受,也就是體驗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,實現(xiàn)自己計劃時的那種滿意的心情。如果學生在校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、訓斥和同學的冷嘲熱諷,在家里經常受到家長的責備,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,就會視學習如猛獸,提到學習就害怕,遇到考試就發(fā)慌,學習帶給他們的是沉重的心理負擔。經常的失敗,使他們感到心灰意冷,產生自卑和失望,導致惡性循環(huán)。
其次要避免考試壓力造成的不良后果。學校常常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定學生好壞甚至人格優(yōu)劣的唯一標準,這種標準,不一定與學生的真實情況相符,但卻影響學生的自我行動。如果學生考不好,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,怕同學看不起,覺得沒面子,感到一切不如別人,故而逐漸對考試形成恐懼,產生考試焦慮,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。合乎心理健康要求的考試,應重視學生的成功,滿足他們的成就需要。為此,教師應強化考試的診斷功能,弱化考試的價值評價功能,應幫助學生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學習中的不足,而不要當著全體學生的面,拿考試分數來諷刺、挖苦學生,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。
(3)民-主自治原則
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,主要體現(xiàn)為民-主自治原則。要求教師克服對課堂管理所持有的“壓、訓、罰”的錯誤觀念,實行民-主化管理,培養(yǎng)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,以積極的指導為主,消極的限制為輔;標明恰當行為在先,獎懲在后。一旦學生發(fā)生課堂行為問題,在處理時,也應堅持正面教育為主,獎懲應就事論事,切忌把懲罰作為教師報復泄憤的手段,切忌濫施體罰。其目的是透過課堂管理,培養(yǎng)學生自動、自發(fā)、自強、自律的能力,盡量消除引起課堂紀律問題的各種因素,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