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高考全國卷1滿分作文:和世界邊吃邊聊
-
+
成熟大叔
溫柔淑女
甜美少女
清亮青叔
呆萌蘿莉
靚麗御姐
那年哈佛大學的幾個學生到學校交流,我們盡地主之誼,請他們在附近的飯店吃了個中飯。有個美國人特別逗,幾乎每樣菜上來都讓他很驚訝——
“哇,這是蔬菜!”
“這個豬肉丸子太好吃了!”
“天哪……”
雖然對中國食物在海外的盛譽有所耳聞,但這種“沒見過世面”的樣子,我們還真是沒有想到。
接下來,更讓人驚奇的事情發(fā)生了——他小心地用手把碗里最后一點米飯放進嘴里,還一個勁地說,這是今天最好吃的東西。他是黑人,黑乎乎的手指和白亮亮的米飯對比鮮明。
那一刻,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幾乎爆棚。
為什么中國的食物特別美味?
可能是因為我們對“吃”太在意的緣故。對中國人來說,吃絕不僅僅是“吃東西”那樣簡單。有人說是一種文化,其實,還不止于文化。《詩經(jīng)》中有首詩贊美魯僖公“夙夜在公”,勤勉于公事。是什么公事呢?“夙夜在公,在公飲酒。夙夜在公,在公載燕?!逼鋵?,這所謂的公事就是飲酒吃飯。當然,這不是單純的吃喝玩樂,而是在歡娛群臣。
對中國人而言,吃是一種政治。從百姓的角度看,民以食為天,填飽肚子才談得上詩書禮樂這些文明創(chuàng)建工作。從治國來說,飲食則有著另一種意義。古代的一些治國之言,如“治大國如烹小鮮”、調和鼎鼐等等,都是以烹飪之理來隱喻治國。前者是說治理國家要少折騰,折騰多了魚肉就散了。后者說的是要各種味道調得恰到好處,也就是大家的利益都要考慮到,不偏不倚才能長治久安。
由此可見,在中國,美食之所以重要,正是因為民生的重要。美食,既是中國人的生活追求,同時也包含著中國的治理哲學。中國人重實際,重視民生超過民主,重視結果正義超過程序正義。就好像美食,怎么做出來的無所謂,所有東西的量都是模糊的,程序也可以顛倒,關鍵是結果——一定要好吃。
當然,還有一條很重要,就是“和”。一個菜會有好幾種配料,每一種配料都它存在的價值。各種味道同時存在于菜肴之中,有主有輔,但任何味道都不能完全蓋掉其他味道。就好像魚香肉絲中的醋香,或是小龍蝦里的麻辣。也好像人與人的共事,有主有輔,有同有異,但絕不能強求一致。這就是“和而不同”。
今天的世界,已經(jīng)大不同于古代的“天下”。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際環(huán)境下,避免無謂沖突,彰顯中國力量,凝聚各國共識,考驗著中國人的政治智慧。今年初,在聯(lián)合國日內(nèi)瓦總部的演講中,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“世界怎么了、我們怎么辦”這個富有哲學意味的問題,并就此提出了一套中國方案,那就是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實現(xiàn)共贏共享”,而“一帶一路”,正是實現(xiàn)共贏共享發(fā)展的重要渠道。
這正是全球化背景下的“治大國如烹小鮮”和“調和鼎鼐”。
西方喜歡強調文明的沖突,我們呢,愛說和合。“如烹小鮮”,就是不互相折騰,把彼此的不同擱置起來,把全人類的福祉放在首位,“調和鼎鼐”就是攜手合作共同發(fā)展,歡喜熱鬧其樂融融。國家與國家之間,不是拿著刀扛著槍的敵人,而是鄰居,或是都在地球村上班的同事。從這個角度看,“一帶一路”就好像是一次豐盛的晚宴,中國是東道主,大家都是客人,各種文明在宴會上交匯,棗紅色的北京烤鴨、黑晶晶的魚子醬、黃中帶焦的香煎鵝肝,都是美味……也要上點老百姓愛吃的小龍蝦、麻辣燙,當然,還有那位美國小哥最喜歡的米飯,那更是我們一天都不能少的。
中國人過日子,就圖個實在。世界和平,最終還是得落實在餐桌上。一盤麻辣小龍蝦,好過談判桌上的千言萬語。
來,讓我們和世界邊吃邊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