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“臣”小“君”_1200字
-
+
成熟大叔
溫柔淑女
甜美少女
清亮青叔
呆萌蘿莉
靚麗御姐
成龍主演的電影《大兵小將》,想必不少人都看過。片中所揭示的感人至深的生命哲理,濃縮的鼓角崢嶸的時代風(fēng)華,使其在華夏影壇紅極一時,直至今日已是膾炙人口。亦給了好事的筆者以作文的靈感,不免又要換個思路,侃侃而談。
中國有句古話:“君叫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”由此觀之,本應(yīng)是大君小臣,因為歷屆帝王的威儀素來舉足輕重,萬民俯首。但是,如果我們放眼歷史長河,卻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不論哪個時代,一位賢臣身上的閃光點,總是一代明君可望而不可及的。只是現(xiàn)代人們對二者的評判標(biāo)準(zhǔn)已經(jīng)被格式化、籠統(tǒng)化,所以便再沒有了公平可言,順其自然的沿用至今。
首先,作為一個臣子,對自己所效命的君主忠心不二是一切美德的根基。若是文官便在朝堂上書耕筆犁,嘔心瀝血;武官則在邊疆南征北戰(zhàn),浴血沙場。終其一生,為主上鞍前馬后、風(fēng)雨飄搖,若能得個善終留個清名,便已感激涕零;若是像岳飛一樣,鞠躬盡瘁立下千秋功業(yè),到頭來卻不明不白地做了秦檜的刀下鬼,連“死而后已”都辦不到,真是不知“為誰辛苦為誰甜”。
在忠臣的基礎(chǔ)上更勝其一籌的,是能臣。能臣,顧名思義,才高八斗,學(xué)富五車,置于沙場便是軍師,留在朝上便是智囊。他們窮其智慧為君主排憂解難,幫國家化險為夷,讓鄰邦刮目相待。在這方面,唐雎就是一個經(jīng)典范例。為了從野心勃勃的嬴政手中為安陵王保住國土,他將生死置之度外,在金鑾殿上拔劍而起,終于用一口雄才,一腔熱血令秦王“長跪而謝之”。
那么,何為賢臣呢?賢臣就是臣之驕子,既忠又能,智勇雙兼。他們不但志慮忠純,還要不失自我,在主上糊涂時依舊心明如鏡;要勇于諫言,竭盡全力為天下蒼生著想;要善于創(chuàng)新,使國家跟上時代發(fā)展的大潮。種種這般,才夠得上一個“賢”字,才能問心無愧地名垂青史。
這樣層層篩選下來,我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賢臣,竟是寥寥可數(shù)。是莘莘學(xué)子們不努力嗎?是龍的子孫資質(zhì)不夠嗎?非也。這是君王們的私心對賢良的扼殺,是古時的政治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對選拔人才的偏見。
讓我們循著歷史的車轍驀然回首,去看看商鞅被五馬分尸之際自嘲的微笑,去拭一抹汨羅江畔屈原眼角的清淚,去聽一聽林則徐交出烏紗帽時輕輕的嘆息。
他們,在各自的時代守護著一個多么可悲的坐標(biāo)。有用時是君王的座下鞍,用完了是君王的擋箭牌。為國為民不為己,護君護主忘護身。終其一生,將一個“賢”書寫得轟轟烈烈而五味雜陳。
再來看看歷代的君王。白話說來,漢高祖只因不亂花錢便被奉為明君,唐太宗只因聽進去幾句忠告就被傳為美談,隋煬帝更是只用一條運河就讓自己所有的陰暗面都相形見絀,何況那并非他的勞動成果。而懸肉為林、注酒成池的商紂固然奢侈,割地賠款、喪權(quán)辱國的慈禧固然昧心,但他們依舊是帝王之身,依然不可違拗,橫行九州。
再賢良的臣子都逃不過一人之下的宿命,再昏庸的君主都坐擁著萬人之上的龍椅,所以,何謂公平?我們只能把這個答案留給禪讓制的終結(jié)者,留給世襲制的擁護者,留給風(fēng)起云涌的史冊??墒菤v史無言,從不看人間冷暖,不管滄桑變幻,只是默然流轉(zhuǎn)
每一秒,都在向前。
高二:李路含
專稿 未經(jīng)允許不得轉(zhuǎn)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