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读《小学青年教师》有感_1500字》 <p>前几年刚实行新课程改革,为了让自己多学新理念,无奈之下我订了五年的《小学青年教师》杂志,可是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非浅,直到现在我还有订阅。</p> <p>该杂志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,有国家课程改革之窗、专家评课、读书沙龙、教育随笔、讨论吧、实验研究案例和教师来稿选登等,非常接近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,为我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。其中有一篇名为《有感于&ldquo;小红花&rdquo;的魅力》的文章,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文中作者并不否认在&ldquo;奖励&rdquo;之下,学生&ldquo;动&rdquo;了起来,&ldquo;奖励&rdquo;之下,课堂&ldquo;活&rdquo;了起来,&ldquo;奖励&rdquo;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。但是也提出了质疑:长此以往,一旦失去了这些外在奖励或者奖励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的时候,孩子的学习会是什么样子的?作者认为在&ldquo;奖励&rdquo;之下,孩子们的学习变味了,外在奖励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,成了孩子学习的源动力,学习成为一种直接追求&ldquo;功利&rdquo;的行为。这样是否会使孩子渐渐丧失那种与生俱来的对于学习的热爱呢?教育功利让孩子患上了&ldquo;表扬依赖症&rdquo;,做什么事情总想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赞扬和奖励,靠别人的表扬奖励来主导自己做什么,怎么做,一旦失去这些外在奖励就好象失去了学习的理由。</p> <p>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后,我有几点思考,在教学中,我们的确存在着用&ldquo;小红花&rdquo;激励学生学习的现象,也同样存在着这位教师所谈及的,学生只是为了争取&ldquo;物质刺激&rdquo;而去学习,而使学生内在的动力丧失和淡化。但问题要分开来看,任何事情只要处理的得当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,在教学中,我不赞成不用&ldquo;小红花&rdquo;的激励机制,这种方式是必要的,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,任何地方,任何环境,这种所谓的&ldquo;物质刺激&rdquo;都是时刻存在的,因为无论是一个学校,还是一个单位,他都要靠这样那样的&ldquo;物质刺激&rdquo;来调动学生以及职工的学习,工作的积极性,如果只单凭一句口号,一个要求,而无任何&ldquo;物质刺激&rdquo;是不存在的事实。问题的关键不是取消这样的&ldquo;奖励&rdquo;方式,而是我们如何去利用和开发好这样的&ldquo;奖励&rdquo;方式。如果我们处理的得当,即能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又能使学生愿意学习,主动学习,那么为什么不去尝试的去做呢?</p> <p>在教学中,我对于&ldquo;小红花&rdquo;的&ldquo;激励&rdquo;方式,采用下面几种做法,我觉得是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的。首先,不要任何小事情都采用这样的激励方式,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得到奖励;其次,要发挥集体的力量,要多采用小组比赛的奖励活动,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个人努力,还要学会合作,只有这样才能集体得到奖励,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个方式;最后,要告诉学生,红花的多少是意味着你努力的结果,你只有努力才能得到红花,如果不努力就不会有收获的,那是你进步、付出、努力的象征。在教学中,我所教学的学生年龄小,所以有的时候我有意的在学生已经努力的情况下,而我也不奖励学生红花,目的是让学生明白,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是为了多得一个红花,而是为了自己多学习知识,多得到能力的锻炼。让学生在努力后没有得到奖励的情况下,也学会继续坚持努力。逐渐的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努力前进的动力目标,逐渐把外界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。</p> <p>一个人持续一生的学习应该依靠内在的学习动力。作为老师,我们要培养孩子们从内心声厂出学习的需要,这种需要应该由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来激发,应该由获取知识的快乐来激发,应该在学生自身不断的努力和获取成功之中得到生长。激励是一种策略,更是一种艺术。但愿所有的老师能让所有的孩子在文化的天空中仰望知识的星辰,不是出于外物的诱惑,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。</p> <p>&</p> 网站名称:九猫作文网 文章来源:https://www.9mcr.com/chusanzuowen/40511.html